工信部新规将促铸造行业结构重组_沈阳天星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工信部新规将促铸造行业结构重组

工信部新规将促铸造行业结构重组


铸造厂.gif


        去年工信部出台了《铸造行业准入条件》条件中规定了铸造行业的生产厂商要根据所生产产品的材质、品种、批量来选择具有环境性能的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经济高效的工艺来进行生产。明确规定出了不得采用粘土吵干型/芯、洞砂制芯、七〇砂制型/芯等落后铸造工艺,还规定出企业所配备的设备数量及类型应与实际生产力相吻合。对于采用砂型铸造工艺的企业还明确的规定出了各种原料的再利用率等一系列具体的要求。从新规中可以看出工信部无论从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工艺还是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排放等都对目前的铸造行业提高了要求。

        我国现有铸造企业3万余家2012年的总产量4千多万吨,占当年全世界总产量的四成多,但产量平均到每一家企业确只有1千5百吨,就德国每家铸造企业年产量9千左右吨为例,我国企业的平均产量还不到德国的六分之一。这就使得我国的铸造行业太过分散而且我国铸造业的还存在着“中低端全面过剩、高端供应不足,很多高端铸件,如核电、航空发动机配件等,仍需要进口”说明了行业的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性。此次工信部出台的新规也是针对着我们现阶段铸造行业的实际情况,目的是为了调整整个铸造业的产业结构使其向着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工信部相关人员指出,执行新规后希望在“十三五”结束前能使我国的铸造企业从现在的3万余家减少到1万家。就我国铸造行业内中小企业众多的现状来说,新规的出台必将使一部分企业重组在一起,这样将有力于人力、物力的集中开发为行业的发展起到良性的推动力。同时也会使一些的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淘汰出局,来带动我国整个铸造行业的向前的良性发展。

        可以说一个国家的铸造水平从某种意思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高质量的铸造产品也是保证国家工业品发展的前提条件,做为铸造产品质检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硬度检测也就越来越不容整个铸造行业轻视了。国内原有的硬度检测技术很难达到对大型、异形铸造工件的快速布氏硬度现场检测,往往是通产品取样后拿到实验室台式机上才能得到准确性良好的检测结果,就铸造行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沈阳天星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推出了硬度检测模块化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将硬度检测这一环节有机的植入到产品的生产线内,使其在生产线上就可完成工件的逐件快速布氏硬度检测。如想了解详细情况欢迎与沈阳天星工程部联系,联系电话:024-24200002。



contentHeight = $(".newsContent").height(); if(contentHeight < 615){ contentHeight = 615; }